跳至主要內容

    風眼中的小渦旋

    2019年11月20日

    自從成為了天文台社交媒體管理團隊的一員,我經常都需要留意在不同網上平台出現的天氣相關資訊,為天文台每天的帖文「選材」,以下想分享近期一次難忘的經歷。2019年9月颱風「塔巴」橫過東海時,有航機乘客在某網上討論區分享了一幀由飛機拍攝的相片,可清楚看到在照片中,遠和近各有一組螺旋形雲帶,非常壯觀 (圖1)。

    圖1

    圖1:從飛機上拍攝的螺旋形雲帶 (攝:唐振宇先生)



    我和同事起初看到照片時,坦白說心底裡也是有點半信半疑,未敢肯定相片真偽。因為一般來說,成熟熱帶氣旋的對流雲團可發展至對流層頂 (在熱帶地區可達16,000米以上),較一般民航機的巡航高度(約12,000米)更高,在民航機上難以一窺熱帶氣旋的全貌,因此圖1顯示的螺旋狀雲帶應不是整個颱風「塔巴」。

    那照片中的螺旋雲帶究竟是甚麼呢? 本著科學求真精神,我們透過社交平台聯絡拍攝照片的唐先生,向他了解更多拍攝的相關資訊,包括確切的拍攝日期和時間、所乘航班的編號等。我們在此再衷心感謝唐先生不但爽快提供相關資料,同時亦慷慨傳來相片原檔供天文台用作公眾教育用途。

    唐先生9月21日由日本飛往台北,相片拍攝時間約為香港時間下午2時35分。根據唐先生提供的航班編號,我們透過坊間的航班追蹤網站可以得知當時航機的大約位置,並與衛星雲圖作比較(圖2)。從圖中可見,當時「塔巴」中心附近的環流不算十分緊密,而在風暴中心位置附近則出現數個小渦旋,在颱風中心附近公轉(圖3),其中兩個渦旋相信就是出現在相片中的兩個螺旋雲帶。由於這些雲帶是由較低的雲層組成,高度低於航機的巡航高度,因此可在飛機上欣賞到這壯麗的一幕。

    圖2

    圖2:2019年9月21日(香港時間下午2時35分)颱風「塔巴」的衛星雲圖,可見當時「塔巴」的中心附近有數個中尺度渦旋。右圖中橙色飛機圖示為唐先生(圖1拍攝者)當時所乘航機的大約位置,而橙色虛線則為航班的大約飛行路徑(鳴謝:日本氣象廳提供向日葵8號衛星圖像;航班追蹤網站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Flightradar24.com 提供航機飛行位置資訊)



    圖3

    圖3:2019年9月21日(香港時間下午1時至3時30分)颱風「塔巴」的衛星雲圖動畫。(圖像來源:日本氣象廳向日葵8號衛星)



    這些在颱風中心附近的低層小渦旋,在學術上亦稱為「中尺度渦旋」(mesovortices),其實並不算罕見。上月(2019年10月)對日本本州造成嚴重破䃶的「海貝思」,當它橫過西北太平洋時於風眼附近亦曾出現這類中尺度渦旋(圖4);而2003年大西洋的颶風Isabel,風眼更曾同時出現6個中尺度渦旋呢(圖5)!據科學文獻記載,中尺度渦旋可以在眼壁附近形成並移往風暴中心,這過程亦會將眼壁的「角動量」(angular momentum)帶到風眼中,有科學家相信這對熱帶氣旋的增強過程有關鍵作用。這些中尺度渦旋的詳細形成機制相當複雜,其中一個可能性是若颱風眼壁的氣流速度遠較風眼中心高,這速度差異會令大氣處於不穩定的狀態,若其他條件配合,眼壁內側附近便有機會「轉」出一些小渦旋來。[參考文獻1至4]

    圖4

    圖4:2019年10月10日(香港時間上午7時至下午1時30分)超強颱風「海貝思」的衛星雲圖動畫。(圖像來源:日本氣象廳向日葵8號衛星)



    圖5

    圖5:2003年9月12日(協調世界時13時15分)颶風Isabel的衛星雲圖,可見在風眼中的6個中尺度渦旋(正中心的小渦旋被另外5個包圍著)。(鳴謝: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CIMSS / 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 GOES-12衛星)



    為了在天文台Facebook 分享這幀照片,我們花了不少力氣作資料搜集和核實,當看到帖文能引起公眾對天氣現象的關注實在感到欣慰。智能電話的普及令捕捉罕有天氣現象變得更方便,若大家有機會拍攝到壯麗的天氣照片希望跟他人分享,又或想欣賞其他市民的佳作,歡迎加入天文台的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「社區天氣觀測計劃」(CWOS)Facebook群組,您分享的相片、影片更有機會出現在天文台的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Facebook專頁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Instagram帳戶的帖文呢!


    蔡子淳


    參考文獻:
    [1] Kossin, J. P., B. D. McNoldy, and W. H. Schubert, 2002: Vortical swirls in hurricane eye clouds. Mon. Wea. Rev., 130, 3144–3149.
    [2] Montgomery, M. T., V. A. Vladimirov, and P. V. Denissenko, 2002: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hurricane mesovortices. J. Fluid Mech., 471, 1–32.
    [3] Kossin, J. P. and W. H. Schubert, 2001 Mesovortices, polygonal flow patterns, and rapid pressure
    falls in hurricane-like vortices. J. Atmos. Sci. 58, 2196-2209.
    [4] Kossin, J. P. and W. H. Schubert, 2004: Mesovortices in Hurricane Isabel. Bull. Amer. Meteor. Soc., 85, 151–153.

     

     

    QR code